到处都是油渍,食材和垃圾堆放在一起……你吃的外卖来自于一些卫生环境堪忧、不准堂食的小餐馆?近两个月来,记者走访多个地区发现,不堂食的外卖门槛低、竞争激烈,且食品加工过程“不对外开放”,存在食品安全风险。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银江表示,他们运用技术手段对网络餐饮平台进行排查,发现部分商户存在出具多证、地址错误等问题。现场检查中,他们发现一些餐馆存在食品供应风险和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场所,食材可能被污染、变质、过期。近期,部分地区规范外卖经营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和改变管理程序,实现“无需堂食”的目标。一些地区出台实施更严格的行业标准,引导企业从实用和食品加工制造准入门槛等方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例如,7月1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禁止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正式实施;杭州市发布的团体标准《禁止堂食外卖聚集区管理规范》也于7月13日正式实施。美团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美团针对违规商家建立了公示机制。对实际经营地点与资质中填写的地址不符的商户,将立即下线,违规严重的商户将被列入高风险名单。如何赋还是加强不堂食的外卖管理,消除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 9月2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制定的《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针对相关风波,在商户自律、信息分析等方面提出制度要求,严守食品安全底线。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经济管理更加精细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
《每日人物》(2025年10月16日第10页)
(编辑:袁博、赵新月)
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