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清理无法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实体(法律焦

日期:2025-10-10 09:02 浏览:

《公司强制注销登记制度实施办法》10月10日起施行 及时清理无法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实体(法律焦点) 记者 林丽丽 企业作为市场最活跃的“细胞”,不仅面临着成立和运营的问题,更面临着生存后的市场释放。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强制注销公司登记制度实施步骤》(以下简称《办法》)将于10月10日正式实施。为什么要出台这些“步骤”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负责人介绍,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配套企业注销改革,完善企业退出制度。在充分总结的基础上《建议》结合地方试点经验,落实了新修改的公司法及配套行政法规,取消公司登记注册标准,完善退出制度,为长线手术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引。在提高强制注销效率的同时,努力保护各方权益,维护公司登记的稳定性。什么样的企业符合强制注销条件? 《建议》适用于自企业登记机关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责令停业之日起三年内未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的企业,将帮助立即清理“名义上”无法再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对于法律、国家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的商业银行等公司企业在撤销前必须先获得批准,但由于其行业特殊,与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关系密切,强制撤销的方式并不适宜。如何强制公司注销? 《方案》规范了公司强制注销登记流程,并明确对被强制能够操纵的公司实行批量公告,公告期限为90天。公告期间,有关部门、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者以书面形式向公司登记机关提出异议。公司登记机关应当对抗辩申请进行正式审查,认定抗辩有效的,终止强制注销程序。公告期满后无异议或无异议的公司成立后,公司权力机构可以撤销公司。公司自被强制注销之日起终止,营业执照失效。 《办法》明确,公司登记机关应当加强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与登记、行政许可、执法、案件处理等制度的衔接;加强与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强制注销信息共享和业务协调,提高公司强制注销水平。强制取消意味着责任是——明确吗?这些措施致力于保护债权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在法律关系方面,明确了公司被强制注销后,公司原股东及后股东的责任。终止义务人不会受到影响;公司原股东仍应依法承担原有出资义务乃至连带责任,避免采用强制注销程序来规避法律义务;在救济途径方面,明确被强制注销的公司涉及四类案件或诉讼时,公司登记机关可以根据有关部门、债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继续办理公司登记;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公司登记机关也可以依职权恢复公司登记。企业主体退出制度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办法》的颁布实施,必将有利于释放企业名称等大量市场资源,有效释放市场资源。ave行政管理成本、司法成本和口头管理成本;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生存之道”和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市场竞争活力,维护市场交易安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日日”(第08页,2025年10月9日) (编辑:牛勇、岳宏斌) 分享这么多人都能看到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