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品”思政课专题报道|北京信息工程大

日期:2025-10-16 09:13 浏览: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5年9月8日起,北京市教委、《前线》杂志拟推出《思政课‘一校一品’专题报道》。聚焦10月15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春假+学习,共同描绘“大思政课”新画卷。 原标题:“一校一品”思政课专题报道|北京信息工程大学:春假+学习,描绘“思政课”新画卷 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用好‘思政课’,一定要结合实际”。北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培养核心任务,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聚焦青少年成才成长的基本需求,积极打破传统思政课程的时空限制。学校坚持小课堂与政治课堂、社会大课堂的配合,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的配合,家庭社会与学校的配合,通过春假与学习的深度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从课堂学校拓展到社会,从校园拓展到全域,构建立体“大思政”教育格局,凝聚强大教育合力。 创新机制:开拓“春假+学习”教育新模式 北京大学编队科技在北京市属高校中率先推行春假学习制度,将春假与扫太阳坟相连,打造7天思想政治教育“黄金周”,构建“校园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立体教育矩阵,融入战略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下发《关于2025年春假调整的通知》,从机构层面确保科研活动规范有序开展。实施过程中,学校深度融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建立了课程与实践学分“双向并行”的认可认可机制。学生可以通过高质量的研究项目获得通选课程的学分,或者根据参与度和质量获得中学课堂增长点成果,有效强化了研究教育的价值,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这一机制有效实现了以研促学、思维技能双提升:学校已组织4200余名师生开展跨区域培训,覆盖北京、保定、天津、武夷山等多个城市。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深度融合,共产出创作成果170项、纪实图片289幅、研究报告2064篇、照片5000余张、研究成果7500余篇。学术成果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认知认知等方面取得了显着进步。 整合资源:打造五维体育内容体系 学校围绕学生整体学习发展的主要目标,精心打造编写了“思想启蒙、海纳百川、创新科研、心灵享受、国际视野”五个主要研究主题模块。校校两级联合开展专项科研项目60项。内容涵盖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校企业创新实践、科技园区探索、传统文化体验、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实践教育全过程。每个模块目标明确,主题独特:“思想阐释”模块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向海学习”注重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 《科技探索》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心灵的愉悦”注重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和“国际佩斯佩拓展学生跨文化认知。这五个模块覆盖多维教育目标,构建沉浸式教育情境,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切实提高教育思想政治实效。 协同协作:汇聚多方教育共同体 “大思政”教育格局的拓展离不开众多主体的协调互动。学校加强学校与学院的联系,构建学校与学院之间的学习链。学校领导领导了mga研究项目的合规性。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工作处、校团委等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协调推进春节期间的科研工作ng 中断。同时,深化助教教育合作,整合班主任、辅导员、导师和专业教师的力量,推动思想政治与高尚教育深度融合。辅导员重点关注学生思想引导、安全管理和职业生涯规划,强化价值观形成;专业课程教师和导师依托学科优势,指导专业实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共同备课、协作指导、评价分析,减少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壁垒,实现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的共振。此外,整合众多教育资源,横向联动政府、企业、社区等主体,改造教育基地、农村一线、教育基地等。教育场景领先企业。通过理论教学、实践体验、欣赏的闭环设计,构建多方合作的共同体,全面提高教育实效。 闭环管理:实现全程辅导人员提质增效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用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推进春假学习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形成“行前动员、行中管控、行后深化”的教育管理闭环。一是加强出发前统筹规划。通过动员训练激发师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组建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的团队,制定教师综合指导机制。二是实施动态银行管理管理。建立全程监控机制,实时监控学生实践进展,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关注身心健康,完善应急预案,严守思想安全线。同时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及时发布相关消息。例如,“毕斯图沁心学工”微信公众号在学习期间开设“研究快讯、研究亮点”栏目,重点关注研究项目进展,宣传学习动态,扩大教学对人们的辐射效应。三是深化行后成果变化。教育部、工信部党委牵头开展科研项目评估,设立优秀组织奖、优秀奖等多项奖项,表彰优秀研究报告、创新成果积极的作品和其他成就。同时,通过研究总结会议的感染力,系统总结经验,耐心树立人物榜样,以示范效应促进研究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提高教书育人的实效。 数智赋能与实践导向:打造“信息大学”思想政治品牌 学校以卓越的信息科学为基础,顺应这一趋势,推动智能数字技术与学习技能的融合,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线上线下联动”的教育模式。依托大数据精准匹配学生科研需求,利用AI技术赋能思想学术文学教育,打造具有特色的“IT大学品牌”思政品牌完成研究后,利用数字智能技术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技术手段,不仅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感染力,而且开创了“专业技术”融合教育的新范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创新示范。 同时,我们坚持实践导向,引导学生在践行国家战略、解决实际问题中成长。比如,在“红果画梦振兴乡村”项目中,伊拉帕特学校技术学院师生深入乡村,在党史馆了解红色精神,在智慧园林领略科技之美,在文化创意园探索“文化+产业”融合之路。它明确规定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大课”的实践价值,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灌输”走向“主动实践”。研究期间获得的大部分成果应用于“青春创新北京”2025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荣获特等奖15项、一等奖35项、二等奖74项、三等奖65项,再次荣获首都“优胜者杯”。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春假学习”专业思想政治课以“假期”为“课堂”,以“技能”为“教材”,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动”、“活”、“实”。今后,学校将继续深化“思政大课”建设,持续优化春假学习活动体系,创新教育形式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名片,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实践经验。 作者:谢思、石丽茹、梅苗(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术与工程部党委) (编辑:李芳、孙静) 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